很多业主在拿到装修公司报价单时感到一头雾水:看起来价格合理,施工后却发现各种增项和隐性收费,让原本计划内的预算不断膨胀。那么,装修报价单到底该怎么看?有哪些常被忽视的隐藏费用?下面一一解析。
报价单不能只看最终金额,更要关注每一项材料、工序的单价与数量:
是否列明各工种费用(如拆除、水电、泥木、油漆等)?
材料规格是否明确(品牌、型号、等级)?
是否标注施工工艺(如“墙砖薄贴+背胶”)?
建议: 优先要求“清单式报价”,所有材料与人工分开列出,便于核查。
水电改造按米计价但不封顶:
开工后发现电线不足、水管走向复杂,容易超预算;
应对: 先出水电图,设立最高限额;
主材未含“基础配件”:
如地板未含踢脚线,门未含门锁,洁具未含角阀软管;
应对: 明确主材价格是否包含全部配套件;
搬运、上楼费另计:
多层住宅、无电梯楼房常需额外收费;
垃圾清运、成品保护费:
有些报价单未标注,施工中临时增加;
施工管理费或税费未列明:
后期合同外加收3%-10%管理税金。
成品保护:如门窗、地板在施工中需贴膜保护,若损坏维修费用高;
施工损耗率:瓷砖、地板常规损耗5%-10%,应纳入采购量预算;
拆改项:墙体拆除、铲墙皮、搬移燃气表、地面找平等不含在常规基础报价中;
个性化定制增加费用:如非标尺寸柜子、造型吊顶等均属额外计价项。
签合同前,先审完整施工清单与报价单;
与装修公司明确“除非我主动变更,报价总价封顶”;
设置增项预警条款,增项需书面确认,不可口头临时通知;
请第三方监理协助核算报价合理性。
装修不是一锤子买卖,一张报价单隐藏的信息往往比你看到的数字要多得多。看清每一项明细,提早掌握潜在增项内容,才能守住预算底线。
建议业主在签约前花时间逐项核查报价单内容,做到心中有数,装修过程才不会因预算失控而徒增烦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