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修过程中,最让人焦虑的莫过于工期一拖再拖。装修延期不仅影响入住计划,还可能引发租房成本、请假协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。如何在签订合同时就预防装修延期,成为保障家装顺利进行的关键。
下面将从实际操作角度,讲清楚如何通过合同条款规避“工期失控”。
仅在合同中写明"总工期90天"远远不够,应将工期细化至各施工阶段。
建议:
列出各主要工序(如拆除、水电、防水、木工、油漆、安装等)对应的计划时间段;
在施工进度表中标注开始与结束日期;
每项节点都需经业主验收确认后再进入下一阶段。
工期延误若无惩罚机制,施工方往往缺乏足够重视。
建议:
合同中明确“非因业主原因导致延误,每日需支付违约金(如100元/天)”;
对因不可抗力因素(如疫情、停电等)可单列免责条款,但必须提供书面证明;
业主变更设计导致延期的,也需在合同中明确说明不计入违约责任。
很多延期问题源于施工方收款过多,后续动力不足。
建议:
付款分四到五次支付,与验收节点强挂钩;
不建议签署“先付款后施工”的条款;
尾款比例不少于10%,并于全部验收合格后支付。
及时督促和阶段验收,是防止项目松懈的重要手段。
建议:
可在合同中加入“第三方监理介入条款”;
明确每阶段验收由谁负责,如未达标是否可暂停付款;
设立业主每周检查权利与施工汇报频率。
如个别工序需等待(如找平层干燥、防水凝固期等),可在进度表中提前注明缓冲期,避免误判延误。
装修合同不仅是法律文件,更是管控施工进度的重要工具。合理设置工期细节、明确违约机制、约定付款节点和阶段验收,将极大减少装修延期的概率。装修不是一锤子买卖,只有做好前期防范,才能后期安心入住。